小海嚴寫

小海嚴寫

Thoughts, stories and ideas.

Monetizing Innovation: 你的產品犯了哪些錯誤?
audible

Monetizing Innovation: 你的產品犯了哪些錯誤?

2021 聽完的第 4 本書,這本讓我學到非常多,聽沒多久就又直接到 Amazon 買了電子書,非常推薦。 這本主要圍繞著定價策略的角度出發,有時光是收費定價的改變,就足以創造出一個全新的商業模式。裡面也提到了許多知名商業公司的案例,比較印象深刻的還是保持捷的 Cayenne 的故事,原來 SUV 佔了保持捷 50% 以上的營收。 再來貫穿整本書的是作者定義出來的 4 大失敗類型: 1. Feature shock 太多功能、賣不動的產品,誰都想賣,結果誰都不想買,不然就是要砍價才能賣得出去。作者提出定價策略的解法蠻厲害的,雖然就是我們現在常見的 SaaS 的定價方式。 2. Minivation 對的產品、對的市場,但是定價太低,沒有完整發揮市場潛力。 關於這題這作者說明的很好,讓我大開眼界。 3. Hidden gem 很棒的產品,但沒有成功帶到市場,沒有人認得。
2 min read
馬修麥康納自傳: 綠燈 Greenlights
audiobook

馬修麥康納自傳: 綠燈 Greenlights

已經好一陣子沒有聽有聲書了,由於過去幾年聽了超過 250 本有聲書,其中包含了非常多商業管理相關的書籍,而最近有點不太想聽這類書籍了,後來轉向去聽一些科幻類型的有聲書,但是最近有點害怕挑戰新的科幻小說,所以反而不知道要聽什麼。 著 Audible 點數一直累積,就開始找尋著下一個可能的標的,看到馬修麥康納的有聲書,就直接把點數花掉了。一如往常,馬修麥康納的聲音還是那麼的好聽。 他小時候的趣事還蠻多的,像是他爸跟人家打賭他兒子可以尿超過對方的頭,就半夜大老遠的開車回去載他正在睡覺的弟弟起床來跟人家對賭。 或是他媽讓他擦老人用的保養品,結果滿臉痘痘,他爸說要告廠商,吿了幾年,最後因為他在畢業紀念冊上的照片旁寫著 “most handsome”,導致最後沒有告成功,哈哈哈。 他高中去澳洲交換一年時的寄宿家庭體驗也是很可怕,但總是會被他說的很有趣。 而其中有一段印象深刻的是,他去找牧師聊的時候他的困擾的時候(其實我忘記是什麼事情了),牧師最後小聲的跟他說「我也是」。馬修麥康納後來說 … 有時候我們不一定是在尋求建議,而是知道有人跟我一樣,我不是唯一一個,這樣就夠了
2 min read
因為疫情而開始持續運動
dailyburn

因為疫情而開始持續運動

先聲明一下,我是一個極度討厭運動的人,因為真的很不喜歡流汗,再來就是認為沒有什麼合適的時間來做運動 ( 我知道,藉口很多 ),但沒想到我居然已經持續運動了快 3 個月了。 不得不說我真的是一個很有毅力的人,我在開始持續運動之前,幾乎每天,真的每天都「想著」要運動! 這幾年健身房很熱門,也想說是不是去報名,然後找個近的,也許可以就這樣逼迫自己去運動,但這樣想真的太天真了,畢竟已經有很多報了名,但後來都沒去的前例了。再來身為一個阿宅,我其實也不喜歡去健身房接觸人群、接觸業務等等,我都覺得很討厭,再來就是,萬一下雨應該就會完全不想去,所以一直以來頂多就是晚上去慢跑,可是慢跑其實又需要看天氣,或是身體因為感冒或是什麼狀況,就我過往的經驗蠻容易中斷的。 在家運動 一直到今年 5 月,因為疫情開始,出門不行、健身房也不能去,只能待在家裡的狀況下,覺得如果再不運動,繼續關在家裡的話真的會出問題。所以就開始找 Apple TV 上有沒有什麼好用的 App 可以跟著做,可惜的是台灣還沒有 Apple
6 min read
如何在家自己煎牛排
meal

如何在家自己煎牛排

因為很喜歡吃牛排,所以幾年前就開始學著自己煎牛排。這幾年陸續從網路上找了好多種料理牛排的方式,也嘗試了好幾種,其實一路上都不太滿意,再來早期其實本身沒有太多料理的經驗,所以其實也不知道怎麼改進,只能持續找其他方式,但都沒能夠煎出自己滿意的牛排。 最早我試過的方式,應該就是先煎在進烤箱,也有反過來的,中間也有用過最久的是用舒肥的方式,或是煎的時候還要分兩次,還要奶油啊,蒜頭啊什麼的,但真的很花時間。記得幾年前,每次煎牛排,我都要在廚房待上很久的時間。 一直到幾個月前,在 MOD 上面無意間轉到了 Food Network,看到奧頓布朗的節目「完美牛排」,我嘗試了他的方法之後,就決定從此之後都叫他老師,除了準備功夫簡單到不行之外,我現在根本沒花什麼時間在廚房。 不過除了料理的方式之外,肉的挑選也是需要經過嘗試的。由於最早是透過 Google 找如何煎牛排,不少文章都是說去 Costco 買牛肉,所以最快的方式就是一樣去 Costco 買牛肉了。最早是買嫩肩牛排,後來覺得其實除了有筋之外,對於肉質不夠滿意,後來開始改吃牛小排,一直到最近這一年才發現
5 min read
台灣其實是 Podcast 的先發國家
myaudiocast

台灣其實是 Podcast 的先發國家

今天從 twitter 上看到一篇文章叫做「台灣是 Podcast 的後發國家 現在正在加速追趕中」,當中的描述有點不太正確,雖然可能是近年 Podcast 才真的興起的關係,很多近期才接觸到的人,以為是現在才開始起來的,所以我想說寫一篇文章來回應一下。不過上面這篇文章內有提到日本的 Podcast 市場,也值得參考看看。 身為十年前就開始營運的 Podcast 平台 – MyAudioCast 的創辦人,雖然在 2016 年關站了,但還是來說一下我的想法跟觀點。 我想說,其實台灣是 Podcast 的先發國家,因為十年前台灣就有 MyAudioCast 這個免費的 Podcast 平台,而且截至 2016 年,站上有超過 200 個 Podcast。 十幾年前,我就開始在聽國外的 Podcast 了,後來也開始想要錄自己的 Podcast。 (當時我的
10 min read
2018 年聽完的 60 本有聲書
audible

2018 年聽完的 60 本有聲書

比起去年聽了 100 本,今年真的是戰鬥力不足,可能是老了,比較不會失眠,現在一下子就睡著了,睡前根本沒辦法聽,不像去年,不時都失眠一兩個小時,失眠幾天就可以聽完一本,戰鬥力十足。 而今年生活型態稍有改變,起床後也不會繼續賴床聽個半小時的有聲書,而是馬上跳起來處理各種家務。再來也是生活型態改變的關係,比較少跑步,所以也少了不少時間,不過有開始在做一些核心運動就是了 (笑) 以上各種時間的減少,的確差不多少了 40 本,但去年是真的很硬,今年的步調其實就比較正常一點,幾乎都是靠通勤時間來聽有聲書,一天大約兩小時,這樣一年 60 本,其實差不多。 不過比起去年,因為今年沒打算挑戰 100 本,所以開始挑戰時數比較長的書籍,像是當中有一本是長達 31 小時的商管書籍,還有挑戰更多小說類型的有聲書。 以下是今年聽完的 60 本有聲書 OK,以下就來推薦 2018 年覺得很棒的有聲書,以最推薦的優先排序。 Born
12 min read
快速吸收內容的英文有聲書來源: Blinkist
audiobook

快速吸收內容的英文有聲書來源: Blinkist

平常每天都在通勤時間用 Audible 聽英文有聲書,不過總有一些零碎的時間,例如睡前,我最近睡前開始用 Blinkist 來聽一些新東西,因為很快可以聽完一本書的重點,所以很容易有完成一件事的成就感,所以覺得剛入門英文有聲書的人也許可以試試。 Blinkist 是一個幫你節錄書籍重點的服務,每本書都濃縮在幾分鐘內讓你讀完。其實好幾年前就用過 Blinkist,也訂閱過一年,但是沒有覺得透過 Blinkist 學到什麼東西,因為很容易忘記,畢竟缺少了很多上下文。可能是因為原本覺得 Blinkist 可以用來取代讀書這件事,但最近重新開始用這個服務之後,覺得這個服務其實也不是要取代原本讀書這件事,而是讓你很快可以知道這本書在說什麼,決定要不要讀這本書。 主要是在上個月看到某個推友推了 Blinkist,所以我又去下載來試用了一下,發現原來現在也可以用聽的了,簡直太棒了! 可以讓我在 15 分鐘左右的時間聽完一本書的重點。 再來,目前覺得很棒的是,不用付費訂閱,每天都有一本免費的書可以在當天閱讀,所以我就用睡前的時間來聽當天的免費 blinks。
2 min read
本末倒置的閱讀習慣

本末倒置的閱讀習慣

這幾年下來養成了一個非常糟糕的習慣,像是每次閱讀信件,都會先把不是那麼重要的信件都先掃過一遍,然後把需要花心力注意的信件先表示為「未讀」,打算等到不重要的信都掃完,再回頭過來把重要的信處理掉。 讀文章也是,像是看到一篇覺得「啊,好像得認真讀一下」的文章,便把它收到 Instapaper 裡,打算之後比較有空閒的時候再來認真好好讀一讀,結果這類覺得重要的文章卻完全沒有讀,累積得越來越多,根本就本末倒置啊。 不知道是不是近幾年都聽有聲書的關係,英文閱讀能力的確有下降一點,近期訂了 The Information 後,開始讀一堆英文信,WSJ 的 CIO Journal 也開始認真讀,所以最近英文閱讀狀況有稍微好一些,但是還是得克服這本末倒置的閱讀習慣。 我想最近得開始認真改善這問題,改善閱讀的方式,漸進養成習慣。但目前我沒有打算提出什麼解法,但是先正視這個問題吧。
1 min read
2017 年聽完的 100 本有聲書
audible

2017 年聽完的 100 本有聲書

上面這張圖是今年聽完的 100 本有聲書。 自從 2014 年開始聽有聲書以來,每年都分別記錄了自己聽了哪些書,2017 年算是達到了高峰了,我覺得已經不能再多了 XD * 2015 聽了 36 本,詳情請參考 2015 年聽完的有聲書 * 2016 聽了 60 本,詳情請參考 2016 年聽完的有聲書 * 2017 則是聽了 100 本 100 本預定計畫 聽有聲書的時間哪裡來的 時常有人問我說我時間到底怎麼來的,是去了精神時光屋嗎? 不得不說,我自己也覺得有點驚訝,居然比原訂計畫提早了一個月達成 100 本有聲書。 不過我歸納幾個讓我聽有聲書的時間大幅提升的原因 1. 是開車上、下班聽 (搭配塞車) 2. 是睡前、睡醒都再聽半小時 (搭配失眠) 因為搬到了新北市的邊緣,開始開車上下班,
9 min read
Dashboard 利器: Metabase
bi

Dashboard 利器: Metabase

花了幾個小時玩 Metabase 就把這張漂亮的 Dashboard 拉了出來, 也沒什麼寫到 SQL, 就把 StreetVoice 的相關營運數據都給攤了出來, 真的是非常棒啊, 雖然內容得再多調整就是了, 這塊我得再多學習。 其實過年前就再找 Dashboard 工具了, 但確切來說應該是 BI 軟體, Business Intelligence。 先前在 Django 有用過 Django SQL Explorer 在我們家派歌這個服務上, 方便產出報表等等, 不過其實還是弱了些, 沒辦法生 Dashboard。 接著我便開始找各種服務, 想要弄個 Dashboard 出來。後來看到了 Dasheroo, 可以接 GA, Google Spreadsheet 生圖表, 或是打 API 進去, 但是隨即就看到他要收掉, 而實際上, 相較於後來找到的其他工具, Dasheroo
4 min read
audible

2016 年聽完的有聲書

2016 聽了約有 60 本, 相較之下, 比起 2015 年的紀錄 的 36 本, 多上了許多。 另外, 除了用聽的之外, 用看的書也看了 10 本, 加起來有 70 本書吧。 當初的目的是聽有聲書訓練英文聽力, 看來聽書的速度真的是比起往年快了多了, 對於內容的理解也更好一些。 下面我就來列一下 2016 年聽完, 我覺得很棒, 而且到現在都印象深刻的有聲書。 The Phoenix Project: A Novel About IT, DevOps, and Helping Your Business Win 這本真的很棒, 特別是對於 IT, DevOps 還有對於時常在救火、擦屁股的人來說, 一定會聽到非常的心有戚戚焉。而且整本書的節奏緊湊, 而且說得非常生動,
3 min read
Audible 有聲書購買技巧
amazon

Audible 有聲書購買技巧

聽有聲書訓練英文聽力之後, 就有一些朋友開始試用, 並開始問 Audible 如何收費。 在購買過 100 多本有聲書之後, 其實有一些心得, 用這篇來分享一下。 價格低於會員點數的書籍: 直接買 Audible 基本上是月費, 基本會員一個月會有一個點數, 任何價格的書都可以買, 基本會員一個點數大概是 $14.95 美金, 如果妳點數用完了, 也可以另外花錢直接買。 所以問題就來了, 所以如果書的價格低於 $14.95, 其實你可以先保留點數, 直接花錢買。 例如: 有些書直接花錢買只需要 $9 塊, 甚至 $1.99 美金, 這時候當然把點數留著, 以便之後用來買貴的有聲書, 因為有些有聲書其實可以到 $30 甚至 $40 塊美金呢! 所以衡量一下, 我覺得 $9 是一個界線, 如果最近還有很多想讀的書, 我就會保留點數花錢買; 如果最近實在是不知道怎麼花點數,
4 min read
我的 Evernote 工作法: 訂定每日工作目標
evernote

我的 Evernote 工作法: 訂定每日工作目標

我每天上班前都使用 Evernote 來預先規劃我的工作目標 為何要設定工作目標 自從慢慢脫離寫程式開發的工作後, 不同類型的工作內容越來越多, 時常被中斷。 可能有同事會來問一些問題、電話突然响, 或是收到什麽訊息, 可能是從 Slack、Line、微信、FB Messenger 等等通訊軟體, 這些東西都會中斷手邊的工作, 常常一回神已經不知道自己要幹嘛了。 特別是現在又有 Twitter, FB 等社群網站, 但是為了減少這類社交網站的影響, 早在幾年前就已經把手機上的通知都關閉, 所以手機上永遠不會跳出任何社群網站的通知, 不然注意力實在是太容易分散了。 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一樣, 常常想說待會要做什麼, 可是下一秒卻又完全想不起來? 所以我為了解決上面這些問題, 像是事情被中斷、或是健忘的症頭, 幾年前便開始使用 Evernote 來建立每日工作目標, 像是文章一開頭的截圖畫面一樣, 我建立了一個叫做「工作目標」的記事本, 然後每天記錄一則。 上班前先排定目標 我每天早上上班前, 都會先看過
7 min read
10X 工程師

10X 工程師

最近時常看到「10X」這個字眼, 像是我最近在聽的有聲書 The 10X Rule, 或是 Quora 上面討論的 The 10X engineers, 10X Management … 等等。 10X, 有點像是幾年前常聽到的, 誰誰誰「一個打十個」, 而這些一個打十個的工程師, 大部分都是在某些創業公司當起技術扛壩子的人, 憑著一己之力, 撐起一片天, 以一般工程師達不到速度, 以及超越同儕的經驗值, 打造出受矚目的軟體、網站、甚至產品, 因而闖出一些名聲。 所謂的 10X 工程師,就是一個打十個 而就我的理解跟親身體驗, 以及身旁的一些高手, 所謂的 10X 工程師就是 … 時間花得比你多, 看文件的速度比你快, 理解能力比你強, 無時無刻都在思考怎麼解決問題, 也因為時間花得比一般工程師多, 學的東西多, 所以經驗也就是一般工程師的好幾倍, 而且因為經驗多, 他們知道真正的問題在哪, 能夠快速解決問題, 所以解決問題能力強
5 min read
myaudiocast

創下單月 45TB 流量紀錄的個人專案: MyAudioCast

請原諒我用稍微誇張的標題, 來寫下 MyAudioCast 這個網站從 2010 開始以來的一些過程, 做一些紀錄, 可能對一些大大來說, 這些數據根本也不算什麼, 不過對我, 而且是 side project 來說, 我覺得可以拿出來說一下, 先列一下數據吧: * 最高單日 3TB 流量 * 最高單月 45TB 流量 * 最高 1439 mbps * 佔據 iTunes 中國 Podcast 排行榜前三名 * 單一節目一週內 50 萬次播放 緣起 在 2010 年初時, 當初因為想要自己弄個 Podcast, 也覺得台灣 Podcast 或是自製網路廣播的門檻太高, 除了錄音之外, 根本沒有簡單的方式可以發布。也因為開始學著 Python, 便開始學著用當初正紅的 Google App Engine
11 min read
audible

2015 年聽完的有聲書

先前寫了一篇 聽有聲書訓練英文聽力, 沒想到還滿多人有興趣的。 而上面這張圖是我這一年來所聽的有聲書, 用聽的順序來做排序, 我想今年剩下來的時間還可以聽完一兩本, 但是 36 本排成方格比較好看, 所以我想就先這樣了, 先來記錄一下。 我會開始聽有聲書, 主要也還是因為我自從搬到汐止之後, 通勤時間變長, 而且是需要走一大段路搭火車、再走路換搭捷運, 所以換車過程中, 一直到搭上捷運之前的時間都不適合看書。 但是這段時間累積起來也不少, 至少可有 15 ~ 20 分鐘左右, 每天累積起來也是非常可觀, 所以才重拾有聲書來持續學習, 不然我想我永遠回不到像是 2013 年讀完 60 本書 那種狀態。 我目前每天的通勤時間上、下班加起來大約 90 分鐘, 如果有跟我一樣是通勤上下班的話, 可以試試跟我一樣用 Audible 來聽有聲書學習, 一年下來至少就可以聽完 30 本書, 推薦給沒有時間讀書的朋友們 XD Audible 有 30 天免費試用, 一開始可以選兩本免費的有聲書, 有興趣的人可以試試看。
6 min read
塗鴉思考革命
book

塗鴉思考革命

本來覺得這本書 塗鴉思考革命 好像不太適合我, 不過稍微看了一下內容, 發現還滿有趣的, 其中一點我想是因為從小就愛畫圖, 再來就是裡面提到關於資訊圖表 (Infographics), 以及許多關於團隊、專案等等運用, 我後來則是因為團隊跟專案這兩件事而提起興趣, 便打算好好看看這本書, 雖然後來發現後半段真的有點難度 (笑) 這本書前面的篇幅大多在說明塗鴉的重要性, 還有要大家不要因為畫圖很醜而害怕塗鴉。 像是大家都知道, 圖形比較容易記憶, 所以透過塗鴉可以幫助你記住、強化當下所記下的東西。 書上也舉了幾個例子, 提到歷史上也有許多重要的人物也都透過塗鴉來幫助思考、記憶。 就算是把寫下來的字描邊、塗黑, 都有助於幫助記憶。 中間也有一些篇幅教你如何利用簡單的線條來畫出想要的東西、感覺、材質等等。 雖說這本書以塗鴉為名, 但是其實也不是完全都是塗鴉, 書本後面有一半的篇幅在介紹團隊塗鴉, 但其主要的方式跟工具則是利用白板跟便條紙。 資訊圖表 這本書裡面我看到一個非常印象深刻的一個資訊圖表, 就是下面這張圖, 主要呈現了拿坡侖軍
5 min read
聽有聲書訓練英文聽力
audible

聽有聲書訓練英文聽力

這一兩年來我一直在訓練自己的英文聽力, 主要是透過聽”有聲書”的方式來讀書、訓練聽力, 從今年三月去美國的 SxSW 參展, 到後來接觸很多國外廠商, 跟他們 Skype 聯絡等等, 都有感受到英文聽力大幅進步。 第一次嘗試聽有聲書 大約是在 2012 年初我開始接觸到了 Audible 這個有聲書的服務, 一開始因為不知道該聽什麽書好, 所以傻傻地挑了一本小說 The Hunger Games 來聽, 想說有看過電影, 應該容易上手吧? 沒想到第二天我就放棄聽有聲書這件事了 (笑) Audible 是 Amazon 旗下的有聲書服務, 可免費試用 30 天。 當初因為是用訂閱的方式來訂閱 Audible, 所以每個月會有一個點數可以用來換一本書。 不過因為我依舊死撐著想說再努力聽一下, 所以沒有取消訂閱, 導致後來幾個月陸續累積的好多點數, 大概撐了 7 個月後, 才把剩餘的點數都隨便的換成書, 然後取消訂閱會員。 第一次嘗試有聲書, 歷經了半年後, 其實根本都沒有聽,
8 min read
十天內加快你的讀書速度
book

十天內加快你的讀書速度

最近又讀了一本書, 10 Days to Faster Reading, 這本書當中提到幾個重點, 來做一下筆記也分享一下心得, 不過這裡面的方法主要是針對非文學類的書籍就是了。 你不需要讀完全部的東西 You don’t actually have to read everything in a book or newspaper to understand it. In fact, it’s impossible to read everything that passes over your desk. Instead, you should get in the habit of selecting and prioritizing
4 min read
music

SXSW 參展記事

這次會到 SXSW 主要是公司 StreetVoice 的新服務「派歌 Packer」參展,透過這次參展來接觸國外的音樂人以及唱片廠牌,也來實地觀摩一下 SXSW 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畢竟身在音樂產業時常聽到 SXSW,但是真正體驗過後才知道,真的是場文化衝擊。 參展 3/13 禮拜五下班後便直接從公司出發去桃園機場,搭了 11 個小時的飛機到舊金山,然後等候轉機再搭三個半小時的飛機到德州 Austin,到達當天是當地早上凌晨五點,下飛機了領行李還有一堆參展用的東西後,朋友 Shirley 跟 Amber 便開車來機場接我們。 到 Shirley 家洗個澡休息一下,八點一到就又出發去這次參展的會場,Austin Convention Center。帶著一堆參展的東西排隊報到、領名牌,接著進場地做佈置。 一開始我們的攤位看起像是這樣,提供的基本配備有一張桌子跟兩張椅子。 到美國的第二天, SXSW tradeshow 正式開始,在開始之前,還有一些東西得帶去佈置,
6 min read

燒丼

這應該是第四次吃了, 因為真的很好吃, 所以只要到信義威秀附近都會想要去吃一下燒丼。 昨天去新光三越 A11 試喝 Nespresso 新口味的咖啡, 因為 A11 跟信義威秀就只隔一條馬路, 所以就又去吃了一下。 根據這幾次吃的幾種餐點, 牛丼的牛肉稍微有點硬, 但是牛排類的倒還算是不錯, 雞肉倒是普普。 所以基本上就是推薦「野郎豬丼」了啦, 「野郎牛丼」的肉稍硬, 需要花點力氣嚼, 而「野郎豬丼」的肉軟嫩適中, 一入口就有很濃郁的炭燒味跟豬肉油脂的香甜味。 而最近兩次我都是去吃「大野郎豬丼」, 非常大推! 因為這張照片貼上 Facebook 後, 詢問度超高, 所以特別寫一篇記錄一下。
1 min rea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