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e with Zero / 別把你的錢留到死
整本書的主軸:
把錢花在你的人生體驗上,留下回憶,而不是把錢存著,然後盡量在你死去之前就把錢花光。
但其實這本書很囉嗦,就讓我分享一下我還記得的重點:
最大化你的生活,而不是財富
找出讓自己快樂的事情,然後把錢花在你選擇的體驗上。你應該專注於最大化你的生活享受,而不是財富。
我們享受不同類型體驗的能力會隨著一生不同階段而改變。 所以,你應該現在就開始安排每個年齡階段適合的活動。
例如: 你老了可能不適合衝浪,那現在就去做,老了都還適合的活動,就緩一點沒關係,但考慮體力會隨著年齡下降,可能沒辦法獲得 100% 體驗的可能性。
對我來說過去十幾年幾乎全力投入到工作,現在回頭來看就損失了許多東西,回憶可能大部分是工作的事情。
有句名言忘記是誰說的了,這句對我來說太晚,但對你可能還來得及:
「沒有人會在死前,後悔工作時間太少」
年輕的時候不要急著存錢
很多體驗是年輕時才有辦法做的,在你老了之後可能玩不動了,沒辦法熬夜、睡公園、睡背包客棧,所以別急著賺錢存錢。
你年輕時存一整年,可能都不及你 10 年後存一個月,看到這篇的你終究會加薪的,所以不要只想著存錢,拿去體驗生活,結交朋友。
因為老了之後,再有錢可能都做不了年輕人限定的活動。
當然提早做投資依然是得思考的事情。
自動模式
你應該有意識的選擇你的經歷,而不是像我們中的許多人一樣,生活在自動模式下。
我們大多數人都像是擁有無盡時間一般度過生活。知道自己大概何時會死,可以幫助你在賺錢、儲蓄和花費方面做出更好的決定。
就像是我,看完人生四千個禮拜這本書之後,算了一下我大概剩下 1800 多個禮拜可以活,接著某天我意識到我似乎活在自動模式下,決定離開 15 年的工作。
遺產
很多人想到死前把錢花完,那..沒有留下遺產給子女怎麼辦?
如果你想為子女提供經濟保障,那就在你去世之前就把未來的遺產先分配給子女們,而不是讓這些錢變成遺產,變成一個可能是隨機的機會。
而且根據統計,最多子女收到遺產的時候是在 60 歲左右,其實都已經過了他們最需要錢的時候了。
如果你真的想要幫助他們,你應該在他們買房子、生兒育女、創業、生活困苦的時候就給他們,讓他們最大化的運用這筆金錢。而不是等到他們老了,對於金錢的需求已經降低了的時候。
回憶
如果你到了生命的盡頭才意識到自己沒有過上充滿滿足經歷的生活,你會感到多麼後悔。
在緊要關頭,人們會很快意識到,物質可以被取代,但記憶是無價的。
這本書還有提到你應該怎麼做金錢的規劃,然後不會危及到自己的生活跟醫療支出,但這邊就不多提了。
最後,作者網站另外有書中提到的工具:
1. 幫你計算到死掉之前花費的計算程式
https://www.diewithzerobook.com/spend-curve-app
2. 還有 Time Buckets Toolkit 幫你安排各階段可能的體驗
https://app.diewithzerobook.com/